当前位置:首页 >> 冠山文化
冠山文化
  时间:2021/3/3 9:41:49  点击:1189 次
 

冠山风景区由冠山和演武山两座山峰组成,冠山因主峰若凤凰之冠而得名,海拔299米,演武山因唐代名将罗成在此操练兵马,演习武艺,故名演武山。冠山风景区不仅自然风光秀美,历史文化底蕴也十分丰厚。可用:“山秀、泉清、树古、名人多、故事美”来概括,三清阁、讲经台、仙人洞、演武台,点缀山水之间,让人流连忘返。   

栗树如盖,翠竹青青,秀美的自然环境令古往今来的历史人物趋之若鹜。文史先生尹喜、汉初三杰张良、汉末三国时期军事家徐庶、隋唐十八杰罗成均在这里或隐居或操练兵马。冠山景区的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,景区内有冷泉36处,一年四季,从不干涸,听之叮咚作响,饮之甘洌清甜。泉因竹而生,竹因泉而翠。翠竹泉,滋润着片片竹林。珍珠泉,滴滴泉水犹如珍珠洒落玉盘。紫云湖,老龟饮水,鬼斧神工,惟妙惟肖。   

望仙亭是观赏冠山风景的最佳之处。仙人洞清晰在目:上洞住着张良,下洞住着徐庶,都是在此修炼成仙。冠山、演武山,树林茂密,层次分明,颜色各异,风送清香,养眼怡心。春看棠棣花开,洁白如雪;夏赏雨后青山,仙云环绕;秋醉橡树红叶,激情似火;冬观白雪飘飞,山舞银蛇。更有田畴、村庄,一派田园风光。  

“蒹葭苍苍,白露为霜,所谓伊人,在水一方。”行走在九曲水上栈道,体味着诗经中优美意境。“紫气东来”牌坊,因东夷仙山而得名,由苏东坡题写。长流不息的道德泉,纪念着老子紫气东来、传道布教的历史。寓意着“紫气东来”,祥瑞降临。  

最能体现道家文化的博大精深的就是长春观景区,整个长春观景区由牌坊、观门、灵官殿、七真殿、三清殿等七重院落组成。

灵官殿内道教的护法神将王灵官,身披金甲红袍,三目怒视,左持风火轮,右举钢鞭,形象及其威武勇猛,令人畏惧。七真殿是道教的一座典型建筑,为纪念道教七真而建。    酷似张良玉带的管带石;怕痒的痒痒树;酷似中国画《江山如此多娇》的石头画;错落有致地分布三清殿在周围。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;水不在深,有龙则灵;三清殿集中了全山的自然人文之精华,构成了冠山绿色文化、道教文化、军事文化、泉水文化“四大千年文化”    

长春观有银杏二株,一株为徐庶公元227年手植,树龄近1800年。另一株为尹喜于公元前509年手植,距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。两株银杏树南北遥相呼应,活灵活现的印证了道教“万事万物、生生不息、周而复始”的宇宙观。很多人不辞辛苦,来此虔诚祭拜,以求身体健康,全家幸福。在七真殿西边就是山东省自然生长的最大的一颗乌桕树,树龄距今303年。道教创始人老子将《道德经》授予尹喜,尹喜学有所成,前往东夷之地传道。途经此地,被秀美的风光吸引,遂在演武山向阳的山坳里建了一座道观,开始传道布教。道观内主要供奉玉清元始、上清灵宝、太清道德三位天尊,合称“三清”,意思是神仙居住的最高境界,三清阁之名由此而来。   

隋末唐初,罗成将军奉秦王李世民的命令征东征北,扫平东海一带的残余敌寇,统治疆域。在演武山前环开辟场地,操练兵马,演习武艺,并重修了三清阁,改称演武庙。元朝初年,全真教掌门丘处机来此济世救民,并重修道观,因其号长春子,后人为纪念他,观名九改为长春观,并且一直沿用至今,且香火旺盛。

三清阁东侧摩崖石刻《道德经》,通过间间介的5006字告诉人们“大至天地之情,中及国家兴亡,小到修身处世”的道理,使人们感悟道法力量的伟大与永恒。冠山丰富的水资源,历代均有记载,《沂州府志》所载的尹喜炼丹泉,因泉水具有医治百病的神灵之效,故又名灵泉。在这周围还有三清泉、圣女泉等,这流淌了千年的泉水为整个冠山景区增添了无穷的生机与活力。 

景区还结合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特点,依托山区优势,早于 2009年就建成万亩板栗园、万亩茶园、桂花园、万亩杂果园等。更是于不同季节开展采摘活动、销售活动。让游客们在游山玩水之余,体验采摘的乐趣。

近年来更是结合地势优势,建成具有冠山特色的娱乐项目、餐饮与住宿。冠山独特的自然风光,知味园纯正的野味,林间复古的木屋别墅让游客玩得开心,吃的放心,住的舒心。新增的娱乐项目仙境穿越、仙境滑翔、仙境漂流,既能融于山水之间,不显突兀,又惊险刺激,增添登高的乐趣。

 传承历史、烛照未来。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在这里交相辉映,道教文化与冠山风景和谐交融,冠山风景区以它独特的魅力,像一朵永不凋零的奇葩,绽放在齐鲁大地。冠山风景区在今天焕发出了更加灿烂的光芒,它以厚重的历史底蕴,开放的广阔胸怀,笑迎着八面游客。

     
分享到:
前一篇:没有了...
后一篇:没有了...
公司简介 | 网站支持
地址:临沭县冠山风景区 | 电话:400-1580567 0539-6456666 | 版权所有:2021-2022 宝田集团 | 鲁ICP备16035531号-3